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份栏目  >  2020改版  >  校友风采  >  媒体理工人

方珏清沙遍,雕琢显聪颖——记宇航学院1982届校友、北京欧亚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珏

访问次数:   更新时间:2015-04-10   

供稿校友会 宇航 编辑宇航

    王珏,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 (现北京理工大学)。现任北京欧亚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成立云海桥社群,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打造工业云服务TM的O2O平台,成为促进中国工业科技与艺术融和的领军人物。
 



 四载校园吐露芳华

    1978年,年仅16岁的王珏考入北京工业学院。对于从小成绩优异、头脑聪慧的她来说,学习并不是难事,在高一的时候她参加高考,并考上了当年让很多学子向往的北京工业学院。因为学习表现出色,并乐于助人,王珏后来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
    作为一名工科生,虽然课业繁重,但王珏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不仅在话剧队出演过多个角色,还在校园广播站担任主播,录制的节目片段在她离校多年后还在校园内回荡。除此之外,王珏最大的爱好是画漫画,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亮点,她一有空就尝试画笔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用漫画戏谑的笔触享受生活。

步入职场初露锋芒

    凭借在校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大学毕业后,王珏被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她把理工女生的缜密思维投入到工作中,通过与一线工人交流、探讨,有效地对原来的工艺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后来又创造性地带领工人自制了一条冰箱生产流水线,一举为工厂节省大批资金。秉承着“从零开始”的信念,王珏不怕担子、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探索工作契合点,先后获得“简易冰箱生产线”、“防漏夹钳”、“多用途小推车”等多项航天部厂级技术革新奖及两项院级竞赛奖。年仅26岁便担任航天部副处级干部。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新的挑战,王珏抛开众人眼中的“铁饭碗”,毅然辞职下海。在香港外企从零做起,从端茶倒水、整理文案的小事开始。凭借自身的韧性与聪敏,王珏慢慢得到了老板、同事的认可,后成为该外贸公司的信用证专家。

理工玫瑰创业人生

    1993年,王珏开始真正的自主创业,专门做卷板机、焊机、高空升降车等进口设备贸易代理。万事开头难,在公司初创阶段,没有客户、没有订单;面临着销售业务开拓受阻,国际话费、房租、员工工资等费用不断增加的双重困难,王珏没有放弃,她告诫自己“三天后又是一个艳阳天”,“只要精神不垮,你就倒不了”。 尽管每天晚上回到住所都身心俱疲,可第二天她还是会信心满满地去跑业务。最终她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客户,从接客户的小单开始,逐步打开了工作局面。
    2002年,王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重新改组重建了欧亚新公司,成为一家提供欧美先进设备及配套工艺方案的一站式服务商。她把欧亚新的经营之道定位为“以技促贸,以贸养技”, 通过技术促进贸易,再通过贸易支持技术。公司除了帮国内厂家牵线搭桥购买国外先进设备之外,还自主进行技术攻关,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专利技术。
    2014年,王珏去了一趟德国。这次旅行带给王珏的是一种叫做“德国工业4.0”的全新理念。“德国工业4.0”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王珏亲眼见证了“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带来的震撼。她觉得虽然在中国暂时不能有很大的改变,但也要把“德国工业4.0”这种先进的理念带回国内。当游历过德国包豪斯博物馆和建筑群之后,她找到了解决方法。包豪斯技术与艺术和谐统一、学生的创意作品和企业的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教育方式深深打动了王珏,她首次提出了建造“中国包豪斯学校”的理念。目前,王珏创建了“云海桥”O2O工业云服务TM平台,正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致力于改变中国传统工业的落后现状和理念,为国家输送工业复合型人才。
    谈及对在校生的建议,她谈到:“不要只埋头啃书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要走出校园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让自己能够尽快融入社会,让生命更有效率!”。“进入社会之后,如果能用淡然的心态看待波折,发展自己的兴趣,不忘初心,就可以创造奇迹!”
 

来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网
分享到: 微信 (备注: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分享)